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2024年第四批) | |||||
|
|||||
|
|||||
打造“双碳”平台,助力外资新增长 玄武区召开中欧班列与国际货物运输双碳管理对接会,迪比信可信息技术服务(南京)有限公司、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共同签订《中欧班列与国际货物运输双碳管理战略合作白皮书》,此次三方缔约不仅为玄武绿色低碳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玄武区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先试增加新的元素,进一步助力开拓外贸广阔市场,结合江苏中亚中心建设,探索“中欧班列+海外仓”“跨境电商+产业带”新模式,助力外资企业挖掘贸易潜力、拓展贸易市场。 布局“数据要素×”玄武下好“先手棋” 数据要素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引领着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场景推广暨产业对接会”在玄武区江苏国际数据港举行。会上推广了前期在全国大赛获奖的玄武区应用场景。例如,省农科院打造《数据驱动的设施果蔬智能生产和精准服务技术模式》,该模式在江苏多地应用,以科技代替人工经验,应用服务辐射面积超2000亩,节水节肥超30%,减少农药用量超60%,减少人工投入超40%,助力农业生产现代化;南京理工大学打造《基于区块链的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破解物流信息孤岛难题,提升数据安全与信任,在多地物流节点实施后,班列时效减至8小时,铁水联运成本降低600-1000元/箱,上半年集装箱量增长13.21%,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眼下,我国数据产业规模正持续扩大,数据产业市场体系加速构建,2023年我国数商企业已超200万家。玄武区恰恰下好了“先手棋”,从创新链入手,全区持续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出台全省首个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省首个支持数据产业和大模型产业发展的区级政策。 扎实做好培育扶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区发改委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一是详细了解企业需求,结合区领导包保制,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规模,召开座谈会针对性解决企业需求和困难;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收集汇总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改革文件及各类流程图解,通过一图读懂、视频播放等形式,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及门户网站,精准传递各类政策信息;三是加强申报辅导和对接,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辅导,围绕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针对性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全区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5家,独角兽瞪羚企业34家。 多举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区科技局研究出台《玄武区2024年科创森林“育苗强林”实施办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实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等区级奖补奖励“免申即享”,减少企业申报流程,及时拨付企业款项,提高资金流转速度,不断增强企业政策奖补奖励获得感;联合街道和园区开展科创企业服务,召开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专家预审会,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企业超400家,不断强化企业科创能力提升。 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区科技局组织辖区企业参加省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积极对接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全面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做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完善服务机制,联合街道、园区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和技术合同交易洽谈对接等活动,累计走访服务企业院所40余家。其中,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与学术方面的强大优势,经过深入交流与洽谈,最终与3家企业顺利达成合作意向。 打造“玄好物”品牌,助力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区市场监管局打造省内首个现代服务业区域品牌“玄好物”。该品牌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整合全区高端商贸、文化旅游等优质服务业资源,集成展示特色优质品牌,优化放心消费环境,打造具有鲜明标识度的“玄武消费IP”,进一步提升玄武区消费场景美誉度和吸引力。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有4批50家优质企业参与共建,先后注册了9大类102小类商标。品牌入选全国首批“千企百城”区域品牌名单,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消费者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媒体报道。 诚信兴商,玄武一“执”在行动 为推动更高水平法治和诚信玄武建设,区法院推出“企业信用修复,恢复市场信任”新举措,一方面,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执行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为主动履行义务的企业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当权益的影响。针对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对企业解除限高措施信息更新不及时,给企业日常经营、商业信誉、财务融资等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通过引导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对拖延或拒不履行判决义务的企业开展警示提醒、推出“企业信用修复证明”服务,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并被解除限高措施的企业开具“信用恢复证明”,便于其向相关平台、合作企业、金融机构做出合理解释,消除负面影响,助力企业生存发展。 创新服务举措,优化退役军人创业营商“软环境”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开展多项举措,将退役军人就业和企业需求有机结合,不断擦亮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营商环境品牌。一是加强走访,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助力退役军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并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聚焦企业发展瓶颈,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同时,聘请导师团队,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二是加强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技能。针对企业需求以及退役军人专业技术能力,统筹推动适应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指导,全面介绍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解读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政策,有效提升退役军人创业兴业能力,努力把在服役期间锤炼出的优秀品质转化为退役后就业创业的优势。三是精准匹配,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多渠道收集企业岗位信息,面向退役军人常态化精准推送招聘信息,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近600个;同时,将参与全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引擎,动员退役军人创办的从事社会化服务、乡村振兴等9家企业参加第五届“戎创金陵”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获得多个奖项。 党建引领,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新街口街道党工委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使党的引领始终走在经济发展最前沿。研究出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打破党组织隶属关系壁垒,吸纳辖区101家重点企业作为成员,组建新街口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党建联盟。其中,“新企荟”品牌工程以党建赋能,每月聚焦不同产业发展主题,搭建企业交流平台,举办产业合作大会、企业家先锋论坛系列活动,推动辖区企业共研行业发展趋势,共商交流合作场景,促进产业间协同发展,全面打造新街口营商环境金字招牌。通过“新企荟”平台,累计为辖区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牵线项目21个,签约金额超亿元。 科创金融“小驿站”,企业服务“大平台” 梅园新村街道创新服务机制,畅通融资渠道,在熊猫·万谷金融科技中心建立“玄武万谷科创金融服务驿站”。作为玄武区科创金融服务点,积极承办各类科技金融活动,让更多企业全面了解各级科技金融政策。同时,为玄武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及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提供宝贵的交流平台,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互动合作,为融资难的企业拓展解决思路,增加融资渠道。今年以来,驿站承办各类科技金融会议、圆桌沙龙等活动11场,服务企业近460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25万元。获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行江苏省分行共同授予的“南京市科创金融服务驿站”称号。 党建链赋能产业链,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孝陵卫街道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丰富、商业载体密集优势,加快区域内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牵头成立“玄武区紫南文旅产业党建联盟”,构建起紫金山南麓党建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互促共赢的新格局。一是擦亮“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产业品牌。牵头促成十朝文化园、南理工科创园、T80园区、前线大院、望山街5家园区合作共建,建设南理工综合楼等一批新建载体,依托现有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聚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动漫企业、上市文化企业等重点企业招引,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打造“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产业地标;二是筑牢“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多元支撑。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等3所高校和江苏省农科院等4家单位院所,辐射带动32家企业和26家单位党组织共缔盟约,在项目引进、载体建设、公共服务、业态塑造、品牌推广、资源布局等6个方面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纳区域高校学子、社区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多元力量参与共治;三是打造“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多重消费场景。整合39家文旅消费网点,集聚三余书社、歌子书店、一微三千等多家首店,满足“全龄、全时、全新”多元化消费需求,打造紫南文商旅体消费品牌。 |
|||||
| |||||
|
|||||
|
|||||
主办单位:玄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玄武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