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
  • 网站支持IPv6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数字文旅 > 遇“鉴”玄武
    【第五期】当青瓷遇上莲花
    发布日期:2024-09-27 13:22 浏览次数:加载中...... 信息来源:玄武发布 字体:[ ]

    1972年,南京东郊麒麟门外灵山发现了一座南朝梁代大墓,墓中出土了一对青瓷器,其一残损,后经修复,另一件保存完好,现藏于六朝博物馆,它就是“青瓷之王”——南朝•青瓷莲花尊

    一件瓷器上,能有多少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来自长江路小学的杨牧之漫步于六朝博物馆二层竹影荷香之间,古朴典雅的园林景观不禁让他诗兴大发。杨牧之一边吟诗诵词一边感慨古人对莲的钟爱,在他的身旁是青瓷、陶俑、墓志、石刻等一件件六朝时期的艺术珍品。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自古以来,人们常以莲花来托物言志、自我勉励。其实,在六朝博物馆,也有一件与莲花相关的文物”。“六朝青”志愿者吕世琳说着便将杨牧之带到了一个独立展柜前。

    一片单独的空间、一个单独的展柜,C位摆放着来自南朝的青瓷莲花尊,妥妥的“镇馆之宝”级待遇。

    随着吕世琳的进一步解说,青瓷莲花尊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

    青瓷莲花尊可谓青瓷里的“颜值担当”,六朝博物馆这件青瓷莲花尊堪称“莲花图鉴”,它通高有85厘米,浑身上下,处处是莲,上有莲瓣形盖,宛若一朵盛放的莲花。腹部凸雕多层莲瓣,上半部分一朵向下盛开的覆莲,下半部分一朵向上盛开的仰莲,两朵莲花仿佛拼合在一起。底部的两层莲瓣,莲尖微微翘起,与腹部的莲花相呼应。莲花造型多样,层厚而均匀,胎釉结合牢固,埋藏千年而未脱分毫,其工艺之精湛可见一斑,故而有“青瓷之王”的美誉。

    “为什么要雕刻这么多莲花在一件瓷器上呢?”看到这里,相信你也会发出和杨牧之一样的疑问。这就要从青瓷莲花尊出现和盛行的年代说起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开始以高岭土为原料制成白陶。东汉时期,由于长期经验的积累、烧制条件的进一步完备,在浙江上虞一带首先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青釉瓷器。

    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简单的莲瓣纹,到了南北朝时期,佛学文化蔚然成风,莲花尊成了当时最流行的青瓷器型,于是各地纷纷开始,制作起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也会撞衫?

    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分裂”时期,南北方政权独立并存,相互敌对。但六朝博物馆的青瓷莲花尊却在北方找到了多件“同款”

    它们外表十分相似,细节却各有不同,而这些异同又恰好体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演变。但是像六朝博物馆里这件如此精致细巧的不多见,因此,它能卓立于六朝青瓷器之中,堪称“青瓷之王”。

    整个器物将刻划、浮雕、堆塑、模印、浅刻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造型端庄宏伟,装饰华美瑰丽,显示了当时青瓷器烧造水平,这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莲花尊的真实身份是?

    《说文解字》中记载,“尊,酒器也”,但“酒器”之说在它身上似乎并不成立。

    首先它满身是莲,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之一,瓷器上的菩提叶、忍冬、飞天等元素,也都与佛教有关。众所周知,“不饮酒”乃是佛家的戒律;其次,它的内壁没有进行抛光处理,十分粗糙,而生活中使用的酒具都会进行抛光处理,因此,专家推测它很可能是佛教礼器。

    中国瓷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是土与火的艺术,是匠心与智慧的结晶。青瓷莲花尊华丽的纹饰,恢弘的气势,仅仅是在馆中凝神静观,便仿佛越过时空感受到当时制瓷手工劳动者的心血与汗水。它,就在这里静静地讲述六朝青瓷的故事!

    一个小科普,六朝博物馆青少年志愿者“小青莲”这个名字的灵感就来源于这件青瓷莲花尊哦。


    Copyright 2016-2020 Xuanwu Nanji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玄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玄武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29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1020031

    苏ICP备05009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