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
  • 网站支持IPv6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数字文旅 > 遇“鉴”玄武
    【第三期】读不尽的《四库全书》
    发布日期:2024-05-28 16:05 浏览次数:加载中...... 信息来源:玄武发布 字体:[ ]

    公元1782年,我国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问世。这部皇皇巨作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代乾隆以前文、史、哲、理、农、医等学科的重要古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遇“鉴”玄武》第三期,让我们和小营小学的王浩淼同学一起走进南京图书馆,听历史文献部林子轩老师讲述《四库全书》背后的故事

    位于南京图书馆四楼的国学馆陈设古朴典雅、古色古香,木质的书架上,楠木函盒陈列整齐。穿梭其间,文气拂面,犹如行走于历史与经典之中。书架旁的墙上,“四库全书”四个墨绿色大字尤为引人注目。

    《四库全书》全称为《钦定四库全书》,在十八世纪中后期由清朝乾隆皇帝主持,四千多人参与编纂,耗时十几年完成。

    关于《四库全书》,我们或许会听闻过文渊阁版、文津阁版等,这些不同的版本,又代表着什么?

    原来,在《四库全书》编成后,乾隆皇帝又命人抄写了七部,分藏南北七阁,史称“北四阁”和“南三阁”,有四部贮藏在皇家的宫殿之中,分别是:北京故宫的文渊阁、辽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承德皇家的夏季宫殿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四阁命名将浩瀚的文化典籍喻作江河之水,水由“源”出,汇合成“渊”,再由“津”“溯”流而上。“南三阁”,分别为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文澜阁。

    而眼前书架上的,是南京图书馆入藏的影印本,完全以文津阁原本为例,原大原色原样影印出版,还原了文津阁版《四库全书》的原有特色。

    “文津阁版《四库全书》共收录图书3462种,有36000余册,约8亿字。”林子轩介绍道。

    随后他又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在这么多书里快速地找到我们想找的书呢?”

    “首先要对书进行分类!”王浩淼迅速抢答出来。

    《四库全书》按照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方法,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其中经部包括历来儒家经典著作;史部包括历史、地理、传记等;子部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和科技著作,如医学、农学、天文学等,集部则包括文学总集或专集。

    此外,为了方便检阅,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各依春、夏、秋、冬四季四色装点,以象征四季的颜色来标明书的类别。经居典籍之首,犹如新春伊始,饰以绿色。史著繁盛,如盛夏之火,应用红色。子采百家,有如秋收,饰以蓝色。集文荟萃,好比冬藏,饰以褐色。

    说到文津阁版《四库全书》,就不得不提其中的几枚印章。除了首页代表藏书阁的“文津阁宝”印外,末页的“避暑山庄”印和“太上皇帝之宝”印,也是其有别于其他版本的特色之一。

    乾隆皇帝退位以后成为了太上皇,常住在避暑山庄,时常翻阅这一部书。所以文津阁版的《四库全书》又有了“太上皇帝之宝”这个独特的印章。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传承的古老文明,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历代典籍对文化的记录

    “你看,这本《景定建康志》,它是我们南京地区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书中涵盖了山川、城阙、河渠、名迹、风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南京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林子轩边翻着书页,边向王浩淼介绍道。

    《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所据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贵善本,包括宋元刻本或旧抄本;还有不少是已失传很久的书籍,在修书时重新发现的;也有的是从古书中辑录出来的佚书,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书有385种。

    《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于《四库全书》知识,年龄尚小的王浩淼可能还无法完全吸收,但今天的这“一堂课”已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相信,随着学识的增加,对于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他定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Copyright 2016-2020 Xuanwu Nanji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玄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玄武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29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1020031

    苏ICP备05009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