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65803/2025-17912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组配分类: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发布机构: | 玄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工信局) | 生成日期: | 2025-03-18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玄武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4年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玄武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一)主要经济指标承压前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8.55亿元、同比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7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排名主城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3.82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925.9元、同比增长4.2%,绝对值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二)外向型指标承压见韧。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0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00万美元。
(三)约束性指标有力推进。全区万元GDP能耗达到市考核要求。完成水环境整治提升河道项目1个、暗涵整治项目2个、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片区37个,区域市考断面达标率达100%。全年PM2.5平均浓度达2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排名全市第一;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7.2%、同比增长5%,排名全市第一。
二、坚持量质并举,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一)推动项目投资达标。全年共安排区级以上重大项目102个,完成投资169.7亿元,完成年计划100.6%,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达97.2%,计划竣工项目竣工率达100%。其中,3个省级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7亿元,完成年计划105.7%;17个市级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81.5亿元,完成年计划102.4%。
(二)推动项目建设达序。全年35个项目开工建设,31个项目加速推进,31个项目竣工投产,3个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个项目纳入市级基础设施REITs储备库,新增和改造产业载体突破50万平方米。
(三)推动项目服务达效。深化区四套班子领导包保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协调会办,推动项目实施疑难堵点限时办结。
三、坚持因地制宜,产业强区加速推进
(一)现代服务业逐步攀高向新。5个项目入选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数量、体量位居全市第一。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跨境电商发展成功实现“9610”“9710”“9810”通关模式全面畅通。江苏中亚中心建设有序推进,2家外企获评全市首批“全球数字服务商”。多家企业亮相第二十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交所科交中心南京专区成功落地,全年新增7家金融机构。成功举办系列消费活动200余场,累计集聚一线品牌150个,省级以上首店300个。
(二)新质生产力体系加快构建。出台《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发布全国首个电池行业数据标准,积极参与省数据交易所筹备工作。创新设立玄武大模型工厂,2家自研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科大讯飞代码大模型全国总部成功落户。加快推进省级绿色低碳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成功举办省市“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新能源车辆智能换电领域布局,积极开展主城区EOD模式研究,BSI等绿色低碳服务平台成功落户。
(三)科技创新动能集聚迸发。出台《2024年科创森林“育苗强林”实施办法》,全年认定公示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1家。新增市级以上科创载体5家,累计建成市级硅巷面积超75万平方米。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17亿元;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9件、连续9年位列全省第一,获得省、市级知识产权项目9项,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重点监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0.34亿元,同比增长15.44%。1家概念验证中心在全省首批立项。新增4家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国家重点人才工程203人,申报省级重点人才项目70余个。
四、坚持招大引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突出招引质效提升。(一)突出招引质效提升。出台《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方案》,全年举办重点招商活动72场次,区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8次,各级组织外出招商91次,全年完成招引项目86个、高能级项目3个、实际投资总额84.3亿元。
(二)突出企业服务保障。印发《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2例应用场景在全市推广。不断优化金融供给,全年实现质押融资额40笔、超5.2亿元。推动惠企政策在“宁企通平台”应上尽上、一站办理。378个事项实行“一窗办理”。全年累计走访企业、单位等1900余家次。
(三)突出市场主体培育。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搭建“个转企”重点培育库,全年完成“个转企”15户。设置“专窗专人”助力个体工商户“无障碍”转型。开展信用宣传活动50余场。搭建“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上市企业培育梯次。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6家、经营主体9335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家,汇通达连续6年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
五、坚持生态优先,区域面貌积极改善
(一)城市面貌环境更加宜居。出台《2024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全年完成12个VOCs治理项目。创成5条市级幸福河湖,香林寺沟被评为市级示范幸福河湖。推动卫巷片区危房改造试点与城市更新政策有机融合,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5个、新增加装电梯开工单元18个、新增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151处。完成洪武北路等道路整治;建成2个公共停车场,新增泊位920个;新建2座公厕,完成16座公厕适老适幼无障碍化改造。
(二)城市治理方式更加精细。完成“一网统管”二期项目建设,探索运用大模型技术优化监测预警。推动钟岚里民国建筑群等文物富集区升级改造,深入推进民居类文物建筑智慧消防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小红梅慈善空间”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持续推动“五社联动”。进一步完善提升“睦宁里”便民服务点建设。
(三)城市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平安玄武建设,全年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近6500余处。完成13幢危房消险和2541幢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安全生产+消防”执法检查2555家次。安全转移危废约1496.8吨,医疗废物约1571.3吨。对富贵山小区等易积淹水区域实施应急改造,区、街两级特大暴雨城市防洪避险预案在全省推广。
六、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一)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推动全年民生实事任务全部完成。全年累计探访关爱特殊困难群体近60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70.5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457.1万元,“3+X”特色工程惠及困难家庭1.5万户次。按时足额拨付对口支援帮扶资金累计5455万元。发放高校毕业生各项补贴4900余万元,组织招聘会119场,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个,全年新增就业1.4万余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7000余人。
(二)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南理工实小改扩建项目、玄武中专仙鹤门校区竣工投用,全区中小学教室空调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医联体54个,邀请医联体专家下基层服务2775次,为居民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1.7万人次。积极承担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城市7项试点任务,建成中医特色家庭医生工作室12个。完成12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创建老年友好医疗机构19家,养老互助时间站点实现全覆盖。36家幼儿园实现托幼一体化。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法律咨询百余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15件。
(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稳步推进玄武湖景区5A级创建,打造“玄武湖东岸全息光影秀旅游项目”等系列品牌。组织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增12个区级非遗项目,金陵竹刻入选省级非遗保护传承优秀实践案例,陈盛峰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举办第21届长江路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开展各类文化演出94场次。玄武体校输送的运动员王赐月勇夺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金牌。新改建全民健身工程点20个,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组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260场。
编辑:葛波
审核: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