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65803/2024-76939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解读材料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玄武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06-07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玄武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政策解读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培育;示范区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玄武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政策解读
一、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努力建设成为全国县域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策源区、知识产权高绩效运用示范区、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最优区、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标杆区、知识产权高质量人才供给区、知识产权高水平交流合作区、知识产权高影响文化引领区,全面建成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全国县域领先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有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中心区建设。
——建成全国中心城市主城区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策源区。全区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40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000件,全区每十亿元GDP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5件,维持11年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达2500件,PCT专利申请量达1000件;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360件;马德里商标有效注册量达90件。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超过87%。
——建成全国中心城市主城区知识产权高绩效运用示范区。建成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知识产权运营最佳主城区,持续优化具有玄武特色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6%,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6亿元,知识产权交易额累积超过30亿元,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0家,新增贯标备案企业80家。新增省级以上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园区、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各1家。
——建成全国中心城市主城区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最优区。获批省级“正版正货”示范街区1个,新增市级以上正版正货街区(行业)2家以上,建成商业秘密保护维权联系点和示范点50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显著优化。
——建成全国中心城市主城区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标杆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持续打造“玄好物”区域品牌。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家,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5家以上,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6家以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达800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4亿元。
——建成全国中心城市主城区知识产权高质量人才供给区。知识产权专业职称改革取得新成效,具备高级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资格人数稳步增长;复合型、国际化和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数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超过8人。社会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渠道得到发展,累计培训各类各层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超过3000人。知识产权代理、运营、策划、信息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总规模在国内位于领先地位。
——建成全国中心城市主城区知识产权高水平交流合作区。支持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发展,举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暑期学校3期,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智库。积极有序开展跨区域交流互访,办好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等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国际、国内更多优质知识产权资源向我区集聚。完善《玄武区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加强海外纠纷应对指导,设立全球知识产权诉讼检索库。
——建成全国中心城市主城区知识产权高影响文化引领区。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全方位加强,“4·26”知识产权宣传周、“5·10”中国品牌日以及“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持续举办,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进一步强化。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构建知识产权大模型IPGPT系统,建成“互联网+”全球知识产权云博览馆及线下展示馆,实现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重点任务
1.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谋篇布局。组建专家委员会,研定示范区规划,科学部署改革与工程,兼顾公共利益与创新,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示范区工作方案,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2.强化制度设计和整体部署。建立知识产权统筹机制,纳入议事日程,稳定资金投入,落实重大改革,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强化跨部门协作,细化职责,合力推进工作新进展。
3.强化产业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园区知识产权工作,支撑产业发展,实施专利集群管理,利用IP信息指导招商与服务,推广质押融资,建设示范园区,优化政策环境,构建专业管理体系,培养人才,培育优势企业。
4.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聚焦前沿科技,强化关键领域专利布局与保护,通过产学研合作,培育引领性高价值专利组合,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国际标准制定,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5.强化专利导航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建设专利导航试验区,定期发布产业分析报告,深化知识产权与创新要素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效能,强化新领域新业态保护,建立智慧预警平台,助力创新主体风险防控。
6.强化高知名度商标培育。分类指导企业,强化商标品牌培育,聚焦重点产业与文旅,推进品牌国际化,实施专精特新品牌计划,打造特色“企业森林”,以区域品牌赋能经济发展。
7.强化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经济,壮大版权产业,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支撑生物育种创新,激励集成电路设计,完善商业秘密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8.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精准帮扶,鼓励全方位知识产权布局,打造运用标杆,强化核心技术转化,优化资产管理,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9.打造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支持技术产权市场发展,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构建专利池,深化质押融资,强化文旅IP运营,聚集资本,推进科创金融生态建设,支撑南京科创改革。
10.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高效执法体制,严惩侵权行为,规范代理行业,从重处罚恶意侵权,提升行政裁决专业化,形成高水平保护实践案例。
11.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行最严司法保护,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跨部门协作,严打侵权假冒,深化“两法衔接”,惩防滥用权利,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知识产权便捷化司法保护。
12.完善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构建跨区域跨部门高端化保护机制,深化一体化保护,联合审理确权与侵权案,拓展维权援助,建立风险预警,强化行业自律,探索信用监管,共建远程诉讼与智慧平台,整合资源,实现高效共治,加强国防知识产权保护。
13.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重点市场与企业保护名录,强化知识产权规范化,提升企业保护意识,构建国际风险预警机制,支持海外风险评估,完善涉外防控体系,深化贸易对象国研究。
14.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惠企服务。宣传惠企政策,促优服对接,利用大数据支撑产业,实施高密集产业示范,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工作站,开展“151”工程,定制化服务,制定服务标准。
15.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主体服务能力。明确公共服务清单,提升市场化服务质量,利用平台提供信息咨询,培训检索技能,发挥大数据作用,助企预警维权,指导专利导航与商标品牌建设,优化创新服务。
16.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整合资源,拓展服务,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政务一站式,精准匹配高规格服务,开展品牌培育与评价,加强代理业监管,促进行业升级。
17.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专业培训。加大知识产权培训,面向硅巷企业与战略产业,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依托高校资源,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开发精品课程,在线教育,提升行业人员素养,目标专业与知识产权双精通。
18.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聚焦关键赛道,优先推选领军人才,引导人才向密集型产业流动,弘扬知识产权文化,建立人才数据库,促进产才对接,引进优质资源,推进技术创新支持中心建设。
19.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宣传。融合多元文化,深化知识产权教育,构建传播矩阵,推进“五进”活动,建设教育基地,发布典型案例,利用AI与大数据创新,共建人才培养实验室,普及法规,提升全社会保护意识。
关联阅读:1.关于印发《玄武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2.《玄武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