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65803/2024-13768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发布机构: | 玄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工信局) | 生成日期: | 2024-02-26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玄武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玄武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区域经济持续恢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统筹协调发展,经济韧性不断增强
(一)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2亿元,同比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4.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超8.8万元。在全市“拼经济比贡献争先榜”竞赛活动中获得4次红旗激励。
(二)外向型指标承压前行。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65.1亿元,同比下降5.1%;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87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完成6.1亿美元,同比增长3.2%。
(三)约束性指标有序推进。全区万元GDP能耗达到市考核要求。完成55个片区雨污分流、进香河等3条暗涵整治,区内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达市考核要求。全年PM2.5平均浓度达28.3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持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2.2%,同比上升2.7%,达超市考核要求。全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审核。
二、突出项目引领,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一)推动项目达标增效。全年省、市、区三级重大项目预计分别完成投资0.6亿元、86.5亿元、18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110%、110%,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在全市“拼项目比进度龙虎榜”竞赛活动中获得4次红旗激励。
(二)狠抓项目建设管理。47个项目开工建设,24个在建项目加速推进,28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前期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新增和改造完成产业载体约55万平方米。
(三)做优项目服务保障。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堵点大排查”行动,累计化解各类问题事项30余个。
三、推动要素集聚,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一)招商引资质效提升。研究制定招商项目引荐激励措施,积极组织举办“金洽会”“软博会”等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活动94场,成功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全年预计完成实际利用内资120亿元,签约项目投资总额580亿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100个。在全市“拼招商比成效赛马榜”竞赛活动中获得1次红旗激励。
(二)创新势能持续增强。制定出台《加快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行动方案》《玄武区科创森林“育苗强林”实施办法》。熊猫万谷等3家备案硅巷获市精品硅巷建设立项。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实现入驻办公,医工协同创新临床前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发布,先诺欣、盐酸凯普拉生片等Ⅰ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全年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03家;全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31件;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A类9人、B类2人。在全市“拼开放比创新活力榜”竞赛活动中获得6次红旗激励。
(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研究出台《玄武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无感审批”、简易注销等一系列集成改革举措,创新设立“零号窗口”。获推荐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完成各类信用修复3000余件。包保走访企业共1196家次,预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6亿元、减免各类社保费用1.95亿元;助力企业获得融资超31亿元。新增市场主体8320户。大汉软件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会议,魔方中国获得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
四、推进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加速推动
(一)服务业扩大开放持续深入。研究出台《玄武区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先试区”行动方案(2023-2025)》。赴香港举办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业扩大开放交流会,成功签约宁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同程商旅外资旅行社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内首家综合性律政产业园。建成南京跨境电商(玄武)产业园,组建玄武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在全市率先跑通“9810”出口退税模式。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区获批8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增15家金融机构。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打造1912街区、金陵STYLE、国展中心活力街区等3个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国际城市休闲旅游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超40场,新增品牌首店90家,省级(含)以上高能级首店占比达64%。
(三)新兴产业赛道抓紧布局。研究出台《2023年玄武区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积极培育数据要素产业,启动建设江苏国际数据港。成功布局“农机云”“机械装备行业云”等央企行业领域公有云。全区累计发布应用场景共90个,投资超45亿元;新增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6家“智改数转”规上工业企业。
五、深化精细治理,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一)治理能力逐步提升。升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出台优化环玄武湖地区交通秩序工作方案。强化物业管理兜底保障,百子物业累计托管小区279个。优化长江路1912街区等10处临时摊点群管理,提高城市活力。完善全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立各类收运专线共45条。
(二)城市更新加快推动。1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7幢经营性自建房完成安全隐患整治、增设电梯新增完工单元43个。疏通聚宝路—太龙路东口等道路小微堵点,打通文枢西路跨区断头路,完成铁匠营、黄马路等道路整治,预计新增1171个停车泊位、开放共享车位2500余个。
(三)风险防范扎实开展。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等行动,排查整治隐患1.1万余处,完成重大隐患整改68处。“一楼一策”推进109栋消防无水高层建筑整治,火灾事故起数同比下降超20%。常态化开展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合处置、警示宣传工作。基层突出矛盾纠纷问题化解率达100%。
六、加强民生保障,群众需求不断满足
(一)民生福祉稳步增进。推动民生实事任务全部完成。推出钟秀嘉园共有产权房146套。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000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700人,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32场,发放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宁面试补贴194.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16万余个。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按时足额拨付帮扶资金累计5955万元。
(二)公共服务有序完善。完成十三中红山新城校区等新校区建设,“15分钟教育圈”案例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获评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承担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等多项试点任务,获评全省首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举办长江路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玄武区首次“城市运动定向赛”。成立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开展科普活动260余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省科普示范区。
(三)社会保障精准有力。开展婚俗改革宣传,获评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双拥广场建成开放,办理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26000余张,为146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开展学历提升、技能储备培训,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持续深化国家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创建成果。新增养老床位82张,适老化改造210户。全面落实“重残、孤残、老养残、一户多残”特困残疾人的定期补贴政策,全年预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人补贴等困难帮扶资金3300万元。
编辑:王久第
审核:路 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