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65803/2024-01294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区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发布机构: | 玄武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3-07-25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关于印发《玄武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工程建设;汛期;规划;工作;规划资源;隐患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关于印发《玄武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现将《玄武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
2023年6月28日
玄武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7-2025年)》等法规和文件精神的要求,现制定《玄武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22年度地质灾害概况
2022年,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已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综合治理、应急处置等工作成果显著,全年未出现突发地质灾害灾情,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二、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形势
截至2023年4月,全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其中滑坡4处,崩塌1处,潜在威胁人数约24人,威胁财产约430万元。本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人口密度大,开发强度高,工程建设、群众切坡建房等活动将对本就脆弱的地质环境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容易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江苏汛期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汛期总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梅雨量接近常年;影响江苏的台风为2~3个,可能有1~2个影响较重。
综合分析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特征、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和全球气候背景下的降水趋势等因素,预计2023年我区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总体趋势可能与常年基本持平。预计发生的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段,防灾形势依然严峻。
三、重点防范区域和时段
全区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人口密集区、旅游风景区、重点交通干线、高陡边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部位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6月初至9月下旬以及非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和重点防范时段,重点关注6~8月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特别是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毫米,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更应重点防范。
四、重点防治工作
(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三查”工作
建立区、街道及技术单位联动的“三查”工作机制。以街道为责任主体,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规划资源部门切实加强对“三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区建设、应急、水务、教育、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认真组织“三查”工作。特别要注意工程建设、切坡建房等影响,发现隐患点变化和新发现隐患点时,及时查明现状与变化趋势,纳入防控体系。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规划资源部门要及时制定发放“两卡一案”,各防治责任主体及相关部门要落实防灾责任和防范措施,确保群测群防全覆盖。
(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的要求,从源头防范地质灾害。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以社区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加大对基层防灾人员的知识培训,提升基层防灾能力。要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能力。规划资源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技术支撑单位作用,加快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构建地质灾害防治联动机制。
(三)提升监测预警工作专业水平
规划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加强信息共享与会商,推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提升地质灾害监测的精准度、时效性。
(四)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有效削减隐患存量。强化系统观念,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城镇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推进。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宜防则防、宜搬则搬、宜治则治,对治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隐患点及时进行工程治理,彻底消除隐患。规划资源、建设部门要加强治理工程的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对已完成治理的隐患点要开展“回头看”,强化动态跟踪监督,确保防治工程长期有效。
(五)加强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预防管理
要加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监督管理,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工程建设单位切实担负起防灾主体责任。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合理确定工程项目选址布局,切实避开危险区域,严防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做到与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提高源头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
(六)强化汛期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全面加强主汛期、台风、强降雨等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要认真落实汛期“三查”,加大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巡查排查力度,努力实现从隐患点静态管理到风险区动态防控的转变。强化群测群防体系有效运行,确保险情早发现、不遗漏、控得住,确保每个隐患点和风险区都有人监测、有人巡查、有人预警,发生险(灾)情能够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全局性安全生产和减灾工作统筹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二)严格责任分工
要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7-2025年)》等有关要求,精心部署谋划,建立健全规划资源、建设、应急管理、交通、水利、教育、文化旅游等多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扎实做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责,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共同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考核问责,年内将不定期组织工作检查,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领导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三)加大经费保障
各单位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地质灾害“三查”、风险普查、1:1万精细化调查、群测群防、培训宣传、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应急处置等工作,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监测、预警、应急、救灾装备和物资,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制度落实
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年度群测群防、“三查”、险灾情速报、隐患点认定与核销、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工作。严格遵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落实好“防”和“救”的分工与协调配合机制。汛期严格遵守应急值守、专家驻守、汛期“零报告”等制度,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玄武区2023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一览表
玄武区2023年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一览表
序号 | 编号 | 区 | 名 称 | 类型 | 险情等级 | 防治责任主体 | 组织指导 |
1 | XW01 | 玄武区 | 玄武湖街道汇景佳园小区7、8栋西侧12米 | 滑坡 | 小型 | 玄武湖街道 | 市规划资源局玄武分局 |
2 | XW06 | 玄武区 | 聚宝山公园南坡27米 | 崩塌 | 小型 | 南京旅游集团 | 市规划资源局玄武分局 |
3 | XW12 | 玄武区 | 红山街道韵致居小区 | 滑坡 | 小型 | 铁管委 | 市规划资源局玄武分局 |
4 | XW13 | 玄武区 | 玄武门街道鸡鸣山庄26-2号南侧边坡 | 滑坡 | 小型 | 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 市规划资源局玄武分局 |
5 | XW14 | 玄武区 | 抗日航空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南侧 | 滑坡 | 小型 | 中山陵园管理局 | 市规划资源局玄武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