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
  • 网站支持IPv6
  • 索 引 号:    012965803/2023-04933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玄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工信局) 生成日期:    2023-01-16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玄武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文  号:     关 键 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玄武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较大冲击,全区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一)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

    1. 主要经济指标方面。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

    2. 外向型指标方面。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3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75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完成1.7亿美元。

    3. 约束性指标方面。全区万元GDP能耗达到市考核要求,PM2.5平均浓度达32.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72.9%,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87.5%。

    (二)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1. 项目投资持续增加。1个省级重大项目,南京招商局江苏总部完成投资3亿元,完成年计划60%。11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5.1亿元,完成年计划61.8%。103个区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5.6亿元,完成年计划55%。重大项目不断发挥稳投资的支撑作用,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70%以上。

    2. 项目推进稳步有序。省级重大项目南京招商局江苏总部提前开工,徐庄创智荟、律政产业服务园等26个项目按期开工。“玄武之光”、徐庄聚智园、红山国际社区等22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铁北数码港、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中心等40个项目预计年内按期竣工,双拜巷地块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3. 项目服务主动靠前。不断优化挂钩联系、定期调度、工作专班等项目推进机制,适时开展多部门联合现场办公,有效促进项目建设再提速再增效,并从能耗供给分配、智慧工地申报等方面,强化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另外,积极推动与市供电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重大项目建设电力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三)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

    1.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围绕“一区一特色”改革,推进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探索多元创新主体合作共建机制,推动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注册落地,开展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立足玄武健康产业发展优势,建立完善医疗器械装备产学研联盟,推动江苏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落户玄武。精耕硅巷载体建设,完成汇通达产业园、锦创二期等4家硅巷载体市级备案,面积达10.5万平方米。

    2. 大力引育创新主体。注重高新技术企业引培,研究出台《玄武区高新技术企业引培工作实施细则》,精准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上半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6家,招引高新技术企业种子签约42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657家,新研机构及其孵化引进企业实现营收8.19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2.2亿元。实施“紫金山·凤栖玄武”人才计划,省双创计划84人。

    3.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举办全区“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推进大会”,出台《玄武区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若干意见》,依托硅巷联盟资源优势,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业务辅导等活动36场,全区成功入选全国创新百强区。成功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第34届科普宣传周南京主题活动、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四)稳市场主体举措持续发力

    1. 政策落地精准及时。在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惠企政策的基础上,细化拟制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具体工作落实清单,研究出台《玄武区积极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发展二十项举措》,重点从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服务、消费复苏和营商环境等五大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振企业信心,完善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有效形成企业服务闭环。

    2. 惠企服务落细落实。落实“服务企业·面对面”大走访要求,围绕稳主体、送政策、解难题,持续深化区四套班子领导包保联系机制,落实“区-部门-板块”三级走访服务机制,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作用,依托我区钟山农业创新发展联盟、硅巷联盟、文旅联盟等行业平台,组织不同行业企业开展互助服务,推动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通过优质服务助推区内企业做大做强,汇通达首次入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核能源被认定为省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上半年申报市级总部企业7家。

    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贯彻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出台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系列55条》,聚焦营商难点堵点,推进“商事登记‘无感审批’”“法律服务‘一站式微手册’”等10项创新举措。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持续推动证照分离、全科政务、项目代办等改革措施,创新实施“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大幅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宣传活动20余场,帮助企业信用修复121家次。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培育指导8家企业申报“江苏精品”认证、2家企业申报江苏省AA质量信用等级。

    (五)区域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1.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布局,打造“与玄武,共未来”招商品牌,创新设计《in玄武》《玄武还有》等宣传媒介载体,升级玄武全景产业投资地图,全面提升招商品牌知晓度,组织总部载体春季招商线上分享会、外贸企业对接交流会等招商活动31场,并将招商元素与区域消费文旅活动有机融合。上半年,完成实际利用内资55.1亿元,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80亿元,入选市“招大引强”项目赛马榜的优质项目2个。

    2. 产业链结构优化补强。出台《玄武区2022年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将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重点,着力打造区域优势数字产业集群,柯菲平健康数字产业园落地徐庄高新区。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进程,开展省星级“上云企业”创建,南京港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四星级“上云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实施重点推荐、重点提升、重点关注等培育措施,推荐中科天文、速度时空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推荐30家企业申报市专精特新名录库。优化上市企业重点培育库,定期跟踪指导企业上市工作进展,汇通达成功挂牌港交所,大汉软件、速度时空等重点企业完成创业板申报。上半年,开发应用场景43个,总投资2.9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663户,新增企业1784户、同比增长9.31%,成功申报独角兽企业2家,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10家。

    3. 消费促进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建设,发挥全市发放消费券撬动作用,充分把握“五一”“6.18”等时机,先后举办“芳菲五月·相约玄武”南京国际消费节玄武分会场、第六届南京玄武国际城市休闲旅游节等系列活动60场,加快消费市场回补。积极整合媒体、商家和平台资源,引入网络直播元素,推进区域消费资源互补联动。大力推动“首店+”经济发展,先后引进各类首店48家,完成年计划80%。IST艾尚天地、华艇国际赛艇俱乐部、1913国民小剧场、紫金山庄等4个场景分别入选南京市首批10个特色消费场景。

    (六)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1.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不断优化公共空间,加快打通文枢西路西延跨区“断头路”,有序实施口袋公园、“梧桐语”城市小型客厅等城市微更新,上乘庵道路建设进场施工。推进11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雍园41号小区改造。打造停车资源共享平台,梳理并释放区域停车资源,熊猫·万谷金融科技中心共享停车场受到东部战区总医院就医患者好评,累计新增顾家营、余粮路等6个停车场3478个停车泊位。完成南京站北广场绿化、立面等改造出新,建成2座志愿服务站、2座安康驿站。开展城市增绿补绿行动,新增绿地5.3万平方米,实现园林管养全覆盖。

    2.综合整治持续实施。开展背街小巷整治,统筹立面改造、道路平整、有序停车等工作,完成大钟亭路、九华山路等5条道路环境优化。实施区域环境整治,推进香林寺沟片区、皮研所周边等区域整治项目,完成环陵路岔路口积淹水点改造,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开展危房消险工程,加快推进4幢危房整治。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设立收运专线32条。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实施20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工程。

    3.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推动能耗“双控”,摸排全区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情况,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碳达峰”方案,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南京土壤研究所成功申报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创建20个绿色社区。出台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首季争先”“春雷行动”等攻坚行动,加强对工地、加油站、餐饮等单位污染防治检查整改,试点大气固定源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推进固废危废专项整治,转移固体危险废物2000余吨。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施玉带河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进香河、友谊河西沟暗涵整治工程。

    (七)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1. 社会治理提质增效。高效精准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累计排查重点地区来宁返宁人员87.5万人、集中隔离1万余人、完成核酸检测917.7万人次、建成核酸检测小屋16个。打造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实现多资源汇聚、多系统整合、多设备融合等功能,为城市数字化治理提供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优化社区服务,实施8个区级公益创投项目,建设7个街道社工站,引入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协同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发现并整改各类风险隐患2848处。开展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活动58场,推进非法金融警示教育社区全覆盖。加强平安玄武建设,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有效推动社会稳定和矛盾化解。

    2. 富民增收取得实效。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努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组织“宏志助航·乐业玄武”重点企业进校园、“职等你来·乐业玄武”校园网络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4场,提供就业岗位2.07万个,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964人次、创业培训1279人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097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864人。开展社会救助,实施“3+X”救助工程,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保障金等救助资金1743.1万元。

    3.公共服务均衡达标。全面贯彻教育“双减”政策,打造课后服务典型案例,扩大玄武区“作业改革”影响,相关做法在全省专题研讨会上作经验推广。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发挥医联体和“互联网+健康服务”特色优势,推动6个医疗专科联盟建设,开展中医惠民宣讲51场。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增加349个家庭养老床位,为万名老人提供政府购买上门服务。完善体育硬件设施,增加20套健身器材,完成2000余人次体质测试,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场,完成省运会花样游泳赛事承办。落实“双拥”工作,有序推进退役军人优待证办理,举办“戎创玄武”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高峰论坛,精准提供岗位推荐服务,我区连续九次被评为江苏省“双拥模范区”。民生实事稳步推进,10类23项任务达超序时,提前完成玄武口腔数字化培训中心和区医学影像中心建设改造。


    编辑:常智  审核:路冠

    Copyright 2016-2020 Xuanwu Nanji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玄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玄武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29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1020031

    苏ICP备05009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