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
  • 网站支持IPv6
  • 索 引 号:    012965803/2022-10739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体裁分类:    公告
    发布机构:    玄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工信局) 生成日期:    2022-01-27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玄武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文  号:     关 键 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玄武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玄武奋斗目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六稳”“六保”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突发疫情考验,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事业有序推进。

    一、加强统筹调度,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趋优。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区领导持续常态化调度,经济运行扩量提质增效,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同口径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8%。

    (二)外向型指标总体平稳。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体系,坚持在外贸外资领域深挖存量、拓展增量、培育特色,外向型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提质态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同比增长17.6%;实际利用外资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服务贸易额预计完成4.57亿美元。

    (三)市场活力韧性显著增强。根据企业运营状况、重大项目推动进度,不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围绕降低经营成本、优化金融服务、提升政务效能等多方面,出台《玄武区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有效帮助企业化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召开政策措施发布会、完善玄武企业服务公众号等方式,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全年预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369万元,帮助中小微企业争取信贷资金107.5亿元。

    二、发挥区域优势,产业结构调优增强

    (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建设成效显著。加速布局全域消费新格局,组建新街口商圈发展联盟,加速区域消费资源集聚,举办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暨春季消费节启动仪式、“遇见·千年”南京—佛罗伦萨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纪念活动、D9街区开街仪式等重大消费主题活动,推进长江会、南京商厦、东方珍珠VOCO酒店等一批消费新载体亮相,不断挖掘玄武消费经济潜力;打造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引进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和网红经济;推动文旅融合消费,强化长江路文旅集聚区“1800米、1800年”品牌影响力;鼓励电子商务发展,集聚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企业8家。

    (二)产业链壮大补强。对照全市“产业质效提升年”总体要求,围绕全区“1+2+2”主导产业结构,结合全区产业链特点,研究出台《玄武区关于开展“产业质效提升年”的实施意见》《玄武区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1年推进行动方案》,聚焦文化旅游、高端商务商贸、现代金融、集成电路、软件和人工智能、新医药和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召开产业链工作推进会6场,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健全产业链“一链一策”服务机制,加强重点企业跟踪、协调、服务力度;加快都市工业发展,举办东华都市工业产业园项目启动仪式,打造胜利村路100号“玄武区都市工业产业园”;依托钟山农业创新发展联盟资源优势,举办“智汇农业·玄武之音”农业科技高峰论坛,发布推介100余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全年新增市级总部企业3家。

    (三)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研究出台《2021年玄武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精准放权、精确监管、精细服务三大原则,推进“证照分离”“市场准入”“互联网+监管”等32项具体改革任务;在服务一线推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模式,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方便企业、群众办理业务的同时,有效破解“办不了、难办理”难题;完善投资建设项目代办服务,完成省市区重大项目代办21项;强化社会信用监管和信用大数据运用,突出信用惠民和信用惠企主题,不断创新“信易+”应用场景。通过培育扶持,全区优质企业不断涌现,今年新增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家、中企联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2家,入选全市瞪羚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2家,预计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

    三、坚持量质并举,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一)项目投资持续增长。“玄武之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中心列为省级重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9亿元;11个市级重大项目(含省级)年度计划投资72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74.9亿元;101个区级重大项目(含省、市级)年度计划投资171.9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75.3亿元。

    (二)项目推进科学精准。持续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通过组建重大项目专班,落实“一会四制”(即:项目联席会议、区领导包保项目机制、项目服务专员机制、项目现场服务机制、项目推进信息简报机制),切实提升重大项目推动质效。全年实现复星江苏总部、徐庄地铁4号商业地块等39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铁北创新产业总部经济示范园、红山国际社区等26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D9街区、南师大玄武科技园一期等3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和改造产业载体突破80万平方米,梅园地块、铁北7号地块、徐庄聚智园、中诚地块、聚才公寓等5幅地块完成出让;以承办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南京市分会场活动为契机,组织“玄武之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中心、文苑大厦等2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三)项目难题有效化解。灵活采用专班跟进、现场会诊、平台提报、一事一议等方式,有效化解各类阻碍项目推进的“卡脖子”问题。顺利推动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项目中仙居华庭置换地块场地清理和民国建筑权证办理工作,并先后对上协调解决“玄武之光”项目供电及树木移植、铁北创新产业总部经济示范园夜间施工许可证办理和规划许可审批等难题;并以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为契机,举办玄武区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竣工暨投产仪式,百家汇玄武创新药物孵化平台二期、孝陵卫21号商务中心等85个近四年开工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实现集中竣工投产。

    四、强化创新引领,发展动能积厚成势

    (一)紧盯科技创新开新局。聚焦“建设创新名城中心区”目标追求,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优化创新服务,精心组织“南京创新周”玄武专场、“2021首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峰论坛”等各类主题活动;围绕高企招引,制定出台《玄武区高新技术企业引培工作实施细则》,先后组织赴杭州、西安等地开展科技招商活动;深入推进“凤栖玄武”人才工程,完善“人才优服”工作体系,积极汇聚创新人才。

    (二)紧盯硅巷建设强载体。坚持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按照片区融合发展理念,打造以珠江路为主轴,孝陵卫、板仓、红山三片区协同联动的玄武“硅巷矩阵”。在挖掘低效、闲置载体的同时,创新运营模式,注重产业培育与机制创新,组建玄武硅巷联盟,推动“政产学研金”联动发展,开展硅巷品牌活动177场;举办“南京城市硅巷建设推进会暨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开园”活动,打造全市首个由高校老校区整体转型的硅巷标杆项目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全年建成备案硅巷4个。

    (三)紧盯招强引新增活力。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发展布局,完善“街道+园区+平台公司+重点产业链”多元招商模式,发布“南京玄武全景产业投资地图”,借助特辑专访、宣传报道等形式,强化优质载体宣传,进一步提升玄武招商品牌知名度;突出重点产业链招商,“举办金洽会玄武专场活动”“第四届进博会玄武专场活动”等各类活动78场。

    五、坚守匠心品质,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一)城市更新提质增效。推进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建成蒋王庙街、成贤街等4个口袋公园和城市客厅,新增绿地13.38万平方米;梳理并挖掘区域空间资源,新建停车场所4个,新增停车泊位1014个,进一步缓解城市停车压力;提升水环境质量,抓好控排截污、活水保质等综合治理,完成河道水环境整治5条、暗涵整治9段、雨污管网清疏修缮22个片区;更新群众居住环境,完成尚塘村地块、双拜巷、韶山路102号3个棚户区改造;改建前半山园、明外郭公园2处二类公厕;完成启迪大街、环园东路等3个积淹水改造工程。

    (二)城市治理成效明显。提升道路环境,完成北京东路、华跃路优质养护示范路创建及10条街巷整治,实施钟秀街、童卫路、华新西路等道路综合整治和杆线下地工程;完成香林寺沟片区景观绿化建设和立面出新,香林广场建成开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完成16个老旧小区整治、12幢危险房屋消险、24个单元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完善全区垃圾分类体系,建立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各类收运专线45条,完成488个小区分类收集点建设。

    (三)生态建设深入实施。落实“双碳”要求,编制完成《玄武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组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路径及对策研究;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制定《玄武湖大气国控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方案》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落实“点位长”制度,开展交通、餐饮等领域污染防治,常态运维大气污染防治工程设施,完成223家餐饮油烟整治、31家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安装、17家智慧工地建设;强化水质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实施“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与水环境安全”四水统筹,保障区域32条河道水质持续变好,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开展固废危废专项整治行动,完成转移危险废物约3350吨;全年预计PM2.5平均浓度29.6μg/m3,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4.4%、排名主城第一。

    六、突出群众需求,民生工程蹄疾步稳

    (一)社会治理精细高效。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快速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制定《玄武区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意见》《重点人员健康管理工作指引》,绘制全市首张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图,加强人员分类管理,紧盯重点环节管控,规范核酸检测流程,完成核酸检测605869人次;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18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达92.63%,位居全市前列;进一步优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完善“网格+警格”“网格+防疫”模式,推动各方力量参与网格化治理;深入推进24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共排查整治隐患8621个,全面普及安装电动车智能充电桩,防范化解电动车充电安全风险。

    (二)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落实教育“双减”,统筹推进提升课后服务、完善作业管理、强化幼小衔接、治理校外培训等工作,着力构建“双减”教学新体系;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联体建设,邀请各院专家为居民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构建保护困境儿童“同心”示范模式,建成全省首家区级儿童“关爱之家”;做好养老服务,提升居家养老质量,完成220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349张家庭养老床位;实施文化惠民,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500场;优化公共文体设施布局,完成7个少儿图书室建设,新增全民健身器材400件;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完善“网格化+退役军人”联动服务模式,发挥退役军人之家综合体品牌引领作用,创成全国示范型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持续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完成59场社区宣讲活动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

    (三)社会福祉持续增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万元;落实援企稳岗、专场招聘、创业带动等举措,以需求为导向,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多元化就业培训格局,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300人,培育自主创业4604人,创业带动就业29725人;扩大保险覆盖面,实施困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人群参保率100%;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食品质量抽检,全区18家农贸市场实现食品快检室第三方专业机构托管;开展困难人群救助,建立“一户一策”救助机制,惠及困难群众18万户次,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困难家庭物价补贴、困境儿童生活保障金等各类救助资金3636.85万元。


    Copyright 2016-2020 Xuanwu Nanji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玄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玄武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29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1020031

    苏ICP备05009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