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
  • 网站支持IPv6
  • 索 引 号:    012965803/2020-04268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玄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工信局) 生成日期:    2020-01-08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玄武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经济社会;执行情况;玄武;国民经济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玄武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报告全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玄武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外部环境妥善应对。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2019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区按“六稳”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人代目标要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2.9亿元,同比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848亿元,同比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9%

    (二)外向型指标总体平稳。在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下,能够顶住压力,落实稳外贸、稳外资的要求,外向型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全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79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4.79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完成3.77亿美元,均达超人代目标要求。

    (三)高质量指标争先进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均达到100%的满分标准;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标水平指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二、坚持质速双提,项目推进取得突破

    (一)项目投资持续增长。84个区级重大项目总投资642.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7.74亿元,预计完成118.5亿元,完成进度110%16个市级重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60.8亿元,完成进度130%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在建和改造产业载体达150万平方米,建成和改造产业载体达30.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玄武湖菱洲儿童生态乐园、恒大翡翠华庭商业配套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达产。南理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南京视觉与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研究院项目投入使用,为加快推动玄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三)项目储备质量提升。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聚力土地挂牌攻坚战,完成中央路224号、红山路以东以西、孝陵卫21号、黑墨营1014个地块挂牌,预计春节前后还将完成黑墨营100号地块挂牌,5个地块总计可建成载体面积达85.6万平方米,为招引高质量项目提供了空间。

    三、坚持科创并举,创新动能加速集聚

    (一)“创新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紧紧围绕“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发展愿景,全面落实市委《关于深化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精神,聚焦创新“六化”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区创成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聚力打造创新项目品牌,先后组织开展中以农业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玄武论坛、2019南京创意设计周”、“南京老烟厂更新国际设计竞赛等活动,不断增强对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全年,完成新型研发机构备案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1家,创新主体不断涌现;预计完成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800件,PCT专利申请136件,创新成果显著突出;全区预计入选科技顶尖专家 2人、创新型企业家4人、区级高层次创业人才5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64创新人才加快集聚。

    (二)一区五园布局向纵深迈进。深挖区域资源禀赋,以徐庄高新区为龙头,以铁北红山新城、东大·南京设计名城、珠江路城市“硅巷”、玄武科技金融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五园为主干,形成1+5+N整体格局,精细打造“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在“一区五园”的布局上,对长三角的高水平产城融合区、高品质国际合作区、高端化创新产业区的发展定位,坚持远、中、近结合,注重一园一特色,打造分园主导产业,进一步明晰总体布局和园区特色,科学统筹布局、优化创新生态。

    (三)硅巷建设格局逐步形成。发布《玄“硅巷”发展规划》和《珠江路城“硅巷”建设推进三年行动方案》,“硅巷”建设有机融入“一区五园”建设之中,依托中科院南京分院、东南大学等科研院所,构建“一中心两片区”总体发展格局。推动未来城A座、雄狮国际大厦、东大科技园6号楼、东方城48号等低效楼宇改造,全年完成20万平方米创新载体改造,引进阿里云等一批科技型产业项目。盘整沿街资源,推进玄武科技金融园与南师大玄武科技园联动发展,谋划高品质众创空间,促进创新空间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积极吸引市场化资本参与,打造创新生态链条,举办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玄武硅巷影响;举办玄武1km²—环东大创新型城区国际设计营暨玄武硅巷发展论坛,《玄武硅巷涌创新力量》被《新华日报》头版推荐。

    (四)融入国家战略深入全面。积极融“一带一路”建设,我区承担的重点项目埃及航天光学检测实验室建设通过出厂验收;召开“中医药走进巴基斯坦”创新及交流大会;利用金洽会平台,建立与荷兰经济部、欧盟企业联盟的战略合作,打造农业“硅巷”;举办2019年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会,现场签署10个意向合作协议。大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引进数字经济、医药健康和大设计等新兴行业,做好高端产业配套承接,成功举办上海市国资委与玄武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接交流会,率先开展沪宁“双城效应”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高端产业链。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项提升行动,推动三水共治工程中的河道水环境提升项目,完成对城北护城河、东西洼子沟2条河道的控源截污、生态修复。

    四、坚持招强引新,产业结构趋优向好

    (一)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主导产业稳步增强,产业规模效应、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坚持服务业主导地位,在巩固提升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的同时,重点培育文化创意、数字服务、信息通讯、现代金融、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9.9%。重点推动高端商务商贸功能提升,预计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实现1500亿元,同比增长达25%;做大做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500亿元,同比增长达21.9%;保持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增加值完成192亿元,预计同比增长达13%

    (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玄武区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构建玄武“大招商”工作机制和“1+N的政策体系,首创“玄武金卡”,为优质企业提供专享服务,初步形成“大数据化、资本化、市场化”的玄武“三化”招商模式。成功举办“融汇南北·科创玄武”北京专场招商推介会、“双城携手·武动未来”成都推介会等各类招商活动22场。全年引进市外注册3000万元以上企业96个,其中10亿元以上特大企业5个。全年实际利用内资额230.79亿元,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162亿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61个,捕获招商项目信息1052个。

    (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密切跟踪对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2.0版的制定过程,研究制定《玄武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简政放权、创新监管和优质服务三个领域,形成4+6+8”的“放管服”改革工作框架。落实“降本减负”要求,推行“全科政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双随机、一公开”、“满意玄武”等工作落地见效。按照市级政策框架,拟定《2019-2020年玄武区加快发展总部企业行动计划》,举办北京总部经济招商会,提升总部企业招引力度。优质企业不断涌现,新增汇通达网股份有限公司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鸿信公司获评企业类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先后8家企业入选2019年南京市瞪羚企业,经过扶持,预计我区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05家。

    五、坚持宜居宜业,城市功能不断优化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余粮路(一期)、经五路匝道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演武新村、民福巷等21条背街小巷整治和小微堵点改造工程,修补路网空白,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组织九华山生态停车场、兰家庄农贸市场立体停车库等10个公共停车场建设,整合学校、棚户区改造等资源,释放公共停车泊位2140个,老城区停车难问题有所缓解。完成2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和1万平方米人才安居房筹建,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完成龟山公园南北、紫气路大行宫、曹后村5座公厕新建

    (二)生态宜居水平持续提升。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区内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开展在建工地扬尘管控专项行动,完成餐饮环保专项整治1214家和7条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区创建。强化玄武湖和铁北片区两个重点区域管控,建设铁北片区凤凰山庄大气国标监测站;常态化进行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机动车尾气收集治理。截至年底,全区空气优良天数255天, PM2.5浓度同比下降16%。完成8条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和28个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盛世华庭、洞庭路两处积淹水点改造工程,铺设雨水管道362米。

    (三)城市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完成中山门大街(玄武段)、龙蟠路(龙蟠中路-太平门段)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龙蟠路东侧、龙蟠中路(玄武段)道路沿线立面整治,打造体现城市客厅品位的道路风景。完成兰家庄片区综合整治工程,推进香林寺沟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区域环境整体提升。完成2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垃圾分类硬件投入,完成37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提档升级工作,实现500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完成13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日餐厨处理量达到20.9吨。

    六、坚持民生导向,公共服务持续改善

    (一)富民举措更加务实。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200元,同比增长达8.1%;持续推进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98人,再就业9564人,培育自主创业者4941人,扶持大学生创业603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318人,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12141人次、在职培训31325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培训6836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8%以内扎实推动对口帮扶工作,突出抓好淮安淮阴、重庆万州、新疆伊宁、西藏墨竹工卡等地的帮扶,按时足额拨付帮扶资金累计4746万元。

    (二)民生保障更加全面。持续实施新名校发展计划(2018-2022年),推动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新建、改扩建8所学校,完成33个校园整治工程。开展高质量养老服务扩面行动,新增养老床位2407、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养老助餐点5个,基本形成十分钟养老服务圈。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升级改造11家预防接种门诊,实现疫苗全程“无缝隙”监管,新建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17个,新建扩建标准化母婴室8举办中医惠民宣讲120场。推进住宅增梯工作,竣工电梯累计达525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玄武特色救助3+X”工程,缓解群众生活困难;提升低保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不降低,全年临时救助750户次,累计70.21万元,医疗救助约1.8万余人次,累计754.52万元,特色救助1.54户次,累计78.45万元。全年开展各类救助8余人次,共计发放救助金8093万元。

    (三)社会服务更加丰富。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新增体育设施面积33.1万平方米,新增文化场所面积4.3万平方米,建设徐庄软件园5人制笼式足球场,建设图书馆分馆3家、流通服务点20家;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举办服务进社区活动200实施文化惠民,完成52场文化惠民精品演出构建区、街、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举办庆祝南京解放70“解放之路”大型群众性纪念活动,开展2019南京国际陶笛名家音乐会、第十八届社区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1300场,面向全区推出“研学游、科普游、健康游、乡村游”等主题惠民活动,共计107场,开展旅游服务进社区等惠民活动11场,直接惠及群众达5000余人。

    在今后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编制和推进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计划、目标的可行性论证,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强和牵头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年度计划、目标高质量完成。


    Copyright 2016-2020 Xuanwu Nanji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玄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玄武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29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1020031

    苏ICP备05009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