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玄武湖街道启动“专业赋能·暖心守护”专项培训,30余名社区工作者围绕重性精神残疾人群(以下简称重精残)服务能力提升展开学习。此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地研学”双轨教学模式,推动对重精残人群的服务向“关怀型”转变,,助力构建更具温度的社会支持体系。
本次培训特邀南京市疾控中心吴洁主任进行专题授课。课程聚焦“共情沟通”与“分级干预”两大模块,创新引入“沟通漏斗”理论模型,通过“黑人变马桶”经典案例的情境还原,直观呈现同理心缺失导致的服务效能折损,瞬间让大家对重精残群体的心理世界产生理解和共鸣。真正的专业服务不是刚性约束,而是建立在情感共鸣基础上的柔性支持。这种理念革新为重精残服务注入人性化基因,推动服务模式从“管理惯性”转向“共情自觉”,进一步引导社工重新思考服务定位,这种理念的转变,为重精残人群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社工们掌握风险识别与处置,是这堂课的核心要点之一。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社工详解“分级评估+精准干预”的科学防控方法。“以前遇到突发情况总是手忙脚乱,现在有了这套科学方法,工作更有底气了,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真正的风险管控不是简单约束,而是通过专业服务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根本转变。”樱驼花园社区书记于燕分享道。
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的实地参访为培训注入了最生动的实践注解。平衡木前,治疗师正辅助患儿进行重心转移训练。“三、二、一,收腿!”清脆的指令声中,曾经颤抖的肢体逐渐学会控制。而这种直面生命的力量给社工带来的震撼是无限的。“康复真不容易,孩子每点进步都需要通过上百次练习。也许这就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康复理念。”板仓社区残联社工在参观肢体康复室后表示。这次参访既是验证课堂所学,真正理解康复训练对精残儿童的巨大意义,也是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验证的跃迁。
此次培训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课堂+实地”的创新形式,让参训社工在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的所见所闻与理论教学相互印证,实现理念、能力、行动的全方位提升。在未来,玄武湖街道将持续开展相关培训,汲取先进经验做好对辖区特殊群体的服务,让精细化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编辑:李 洁
审核:徐卫清 方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