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玄武区司法局高效办理一起特殊暂予监外执行对象矫正工作。服刑人员张某因罹患食道癌等重大疾病,监狱紧急来函征求意见。区司法局创新运用“极速响应、灵活宣告、科学矫正、协同共治”四维闭环工作法,将冰冷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充满温情的司法实践,打破“高墙内外”的壁垒,尽显司法的温度与效率。
一、极速响应,构建无缝对接链条。区司法局收到《暂予监外执行调查评估委托函》后,第一时间启动专项响应程序。社区矫正局携手玄武湖司法所、板仓派出所、聚宝山社区居委会四方同步行动,高效完成病情核实、风险评估、居所调查及保证人资格审查等一系列工作。监矫交接会迅速召开,监狱民警、司法工作人员、保证人共同签署《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移送证明书》,明确送达、接收、监管三张责任清单,构建起闭环责任链条,确保交接过程零缝隙。
二、灵活宣告,凸显司法人文关怀。鉴于张某身患恶性肿瘤、生命垂危的特殊状况,区司法局将入矫宣告地点贴心设在中大医院。工作人员暖心简化流程,通过“一句话宣告核心条款、一张明白纸列明义务、一次温情谈话了解诉求”的方式,及时完成了接收宣告程序。现场实现“人、档、责”向玄武湖司法所同步移交,既严守法律程序的严肃性,又充分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三、科学矫正,实施一人一策方案。组建起由司法所长、社区民警、网格员、社工构成的矫正小组,严格依据《社区矫正法》精心定制三维方案:针对张某住院治疗的情况,将线下个别教育改为每周视频教育,强化其守法意识培育;联动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通绿色就医通道,每季度开展病情评估并提交诊断报告;工作人员每月赴医院走访,联合主治医生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现矫正与治疗协同推进。
四、协同共治,筑牢风险防控网络。建立“司法+街道+公安”三方联动机制,司法所每周、区局每月对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可能出现的脱管、再犯等风险进行研判。依托省司法厅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对张某实施实时监测预警,确保风险隐患在当日得到处置。通过多方协同与科技赋能,成功构建起全时段、多维度的严密监管网络。
此次案例的办理,玄武区司法局以闭环管理有效破解了暂予监外执行中的衔接难题,既维护了司法权威,又传递了法治温情,实现了法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特殊群体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编辑:唐小松
审核:孔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