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工作落地,助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和“绿色出海”,3月27日,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暨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第一站(南京站)专场培训在玄武区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省发改委指导、市发改委主办、玄武GDC国际数碳谷承办,省市发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各区发改委、“双碳”试点园区、重点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代表参加培训。
会上,省级主管部门围绕产品碳足迹政策体系、认证要求及行业规范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工作部署。省发改委系统介绍了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强调要加强政策宣贯与组织协调,以光伏、动力电池、钢铁等行业为突破口,建立产品名录,推进碳足迹核算和数据库建设,为产业链低碳转型夯实基础。
省市场监管局解读了产品碳标识认证政策,明确认证流程及监管要求,强调将通过全链条服务行动——制定重点产品清单、出台核算标准与认证规则、加速试点项目落地,推动认证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省生态环境厅从碳排放双控实施角度,阐述了产品碳足迹管理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中的作用,提出建立企业碳足迹管理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碳足迹核算、认证且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擎工互联、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CCSC)、英国标准协会(BSI)等4家服务机构结合平台操作、行业标准及认证实务开展了专题培训。
2024年8月,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培训基地在徐庄高新区成立。截至目前,已先后举办面向省市机关和重点企业专场培训3场,培训人员近500人。通过培训,积极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和有关政策精准落地,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增强社会责任感、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双碳”目标。
下一步,玄武GDC国际数碳谷将充分发挥省级培训平台资源优势,开设专业化、系统化碳足迹管理培训课程,通过“培训+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协助上级部门进一步推进碳足迹管理队伍建设、平台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培育等工作,为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贡献“玄武力量”。
编辑:朱 敏
审核:汤 浩